“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VR应用响应总书记号召

2025-03-01 19:34 栏目: 行业动态 查看()

微信截图_20250301194501.png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从事文博事业30多年的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代表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他们把文博工作与文旅整合统一起来,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文与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宋燕和广大文博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抽时间到历史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他多次就文博考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首都博物馆,总书记提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西安博物院,总书记要求“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总书记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十多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支持下,我国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一座座重点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博社教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文化浸润,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代观众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博物馆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的使命不仅仅是展示文物和传承历史,更是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和教育公众。VR(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突破性的科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领域。它通过打造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的限制,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主要依靠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文物和历史。受限于展品数量、空间规模、文物保存条件等因素,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场景无法展示给观众,甚至一些文物因保护问题无法长期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而VR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这些困境提供了创新的

通过VR技术,博物馆可以将原本只能展示的文物数字化,转化为虚拟三维模型。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进行360度的观看、互动,甚至能够“走进”这些虚拟的历史场景中,感受沉浸式的体验。例如,在一些考古类的博物馆中,VR技术能够将观众带到几千年前的历史现场,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古代文明之中,亲眼目睹历史事件的发生,体验昔日的风土人情。

VR技术也能解决传统博物馆在空间展示上的不足。例如,博物馆的陈列空间通常有限,而文物种类繁多,VR技术使得大量文物能够通过数字化保存和展示,不仅节省了空间,还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觉效果。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或动作控制设备,随时查看文物的细节,甚至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大大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

相比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VR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更为直观和沉浸的体验。传统的博物馆展览通常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观众只能通过眼睛和文字的介绍来了解展品。而VR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全面刺激,使得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虚拟的展览空间中,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佩戴VR设备,观众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展览中。例如,在一些以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VR进入一个古代战场的虚拟场景,亲身体验战斗的场面,甚至可以通过操作与虚拟的角色互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进程中。这种互动性使得观众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文化体验的主角,从而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效果。

传统博物馆的展览往往受到展品存储空间、展览周期、文物保护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而VR技术则为博物馆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保存,博物馆能够将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呈现给全球的观众,甚至让远离这些文物的人也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近距离接触和了解。

VR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的束缚。例如,某些历史遗址可能已经无法恢复或因保护原因无法长期开放,传统博物馆难以呈现这些历史遗址的真实面貌。通过VR技术,博物馆能够将这些遗址虚拟重建,观众可以随时进入这些遗址进行参观,甚至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看到历史遗址的“重生”,感受遗址的辉煌。通过这种方式,VR不仅能够让历史文化传承下来,还能够使其超越时空限制,跨越国界和时间的屏障,

V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不仅限于展览和体验,它还在文物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珍贵的文物由于年代久远、材料脆弱,难以长期展示,甚至会因为过度展示而受到损害。传统的文物保护措施虽然有效,但仍然面临空间限制、管理难度和观众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VR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物保护方案。通过数字化扫描和三维建模,博物馆能够对珍贵文物进行高精度的虚拟重建,避免了频繁展示导致文物受损的风险。虚拟文物的高质量复制不仅能在展览中代替实物,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全世界展示,提升文物的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

在一些文物保护实验室,V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文物的数字化扫描和建模工作。例如,某些博物馆利用VR技术重建失传或破损的文物,甚至可以通过虚拟技术让观众“亲手”触摸这些文物,体验其历史价值。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减少了对文物实物的接触,也为文物的修复提供了更为直观和详细的参考。

VR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教育功能。在传统博物馆中,观众主要通过导览员、讲解员或文字说明来了解展品和历史背景。很多博物馆的参观者对于一些深奥的历史事件或复杂的文化背景感到难以理解,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VR技术能够通过生动的场景重现和互动体验,打破观众与历史之间的隔阂。例如,通过VR设备,学生可以“进入”古代文明的现场,亲眼见证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甚至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体验历史人物的视角。这种生动、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理解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考古博物馆中,观众可以通过VR技术进入古墓现场,亲眼目睹古代人类的生活场景,或是通过虚拟工具“复原”古代遗物。通过这种方式,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更成为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使得知识传播不再局限于平淡的讲解,而是通过体验式学习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与文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V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未来,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VR将在博物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计未来的博物馆将实现全数字化、虚拟化,观众不仅能在虚拟环境中参观展览,还能够通过虚拟平台与全球的文化爱好者进行互动,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宁波优景摄影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果展示!